甘为霖 (牧师) 编辑
甘为霖全名威廉·坎贝尔,生于英国苏格兰格拉斯哥长老教会牧师与传教士,19世纪后期在台湾南部传教,1891年10月于台南创立全台第一所国立台南大学附属启聪学校,因此被称为台湾盲人教育的开创者。他在台湾时间是1871至1917年,共46年。由于他的贡献,他获日本政府颁发旭日章瑞宝章,以及诺克斯神学院名誉学位
5
图片 0 图片
评论 0 评论
匿名用户 · [[ show_time(comment.timestamp) ]]
[[ nltobr(comment.content) ]]
相关
干治士,又译甘地丢斯、康第纽斯或康德,生于德国普法尔茨地区的基尔夏尔特,是荷兰改革宗教会的宣教士,也是首位来台湾的基督新教牧师。干治士以其生活在新港社的经验,写下的《福尔摩沙岛的对话与简短的故事》,或译《台湾略记》,描述了当时西拉雅族的社会组织、宗教及风俗习惯。他也编写了西拉雅语辞典,把祈祷文和探题翻译成西拉雅语,为之后的宣教奠定基础。为了纪念他的事迹,19世纪来台的甘为霖牧师,特别以干治士湖来命名日月潭。
吴志高,乳名墙,字玉屏,清台湾府嘉义县粪箕湖庄潭底出生,后来迁居客庄内。因曾协助过官兵处理戴潮春事件,被封为武义都尉斗六都司。在地方上有重建玉山书院,修白河大仙寺、白河福安宫等事迹,但也有聚众袭击白水溪教会,企图谋害甘为霖牧师等行径,因而毁誉参半、褒贬不一。
干治士,又译甘地丢斯、康第纽斯或康德,生于德国普法尔茨地区的基尔夏尔特,是荷兰改革宗教会的宣教士,也是首位来台湾的基督新教牧师。干治士以其生活在新港社的经验,写下的《福尔摩沙岛的对话与简短的故事》,或译《台湾略记》,描述了当时西拉雅族的社会组织、宗教及风俗习惯。他也编写了西拉雅语辞典,把祈祷文和探题翻译成西拉雅语,为之后的宣教奠定基础。为了纪念他的事迹,19世纪来台的甘为霖牧师,特别以干治士湖来命名日月潭。
干治士,又译甘地丢斯、康第纽斯或康德,生于德国普法尔茨地区的基尔夏尔特,是荷兰改革宗教会的宣教士,也是首位来台湾的基督新教牧师。干治士以其生活在新港社的经验,写下的《福尔摩沙岛的对话与简短的故事》,或译《台湾略记》,描述了当时西拉雅族的社会组织、宗教及风俗习惯。他也编写了西拉雅语辞典,把祈祷文和探题翻译成西拉雅语,为之后的宣教奠定基础。为了纪念他的事迹,19世纪来台的甘为霖牧师,特别以干治士湖来命名日月潭。
干治士,又译甘地丢斯、康第纽斯或康德,生于德国普法尔茨地区的基尔夏尔特,是荷兰改革宗教会的宣教士,也是首位来台湾的基督新教牧师。干治士以其生活在新港社的经验,写下的《福尔摩沙岛的对话与简短的故事》,或译《台湾略记》,描述了当时西拉雅族的社会组织、宗教及风俗习惯。他也编写了西拉雅语辞典,把祈祷文和探题翻译成西拉雅语,为之后的宣教奠定基础。为了纪念他的事迹,19世纪来台的甘为霖牧师,特别以干治士湖来命名日月潭。